查看原文
其他

2016:中国震惊世界的8大技术突破

2016-07-27 战略前沿技术

作者:头条号 / 奇观天下
链接:http://toutiao.com/a6311851987789021441/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一、中国中段反导技术实验成功

2016年7月24日,在一个宣传某试验基地反导系统试验技术专家的报道中,中国首次对外公布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及其进行试验的视频画面。在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的画面中,第一次公开了反导拦截弹的外形、试验用的发射车。视频中多次出现一个外形复杂的白色导弹,该弹与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种国产弹道导弹均不相同,应该不是靶弹,而是进行试验的拦截弹。

目前,只有中美和以色列拥有中段反导系统。当弹道导弹处于弹道顶点时,速度会达到最低点,所以在中段拦截的一个特征是导弹飞行较稳定,有一段的速度较低。特别是对于中远程拦截,末段的速度太快,很难拦截,也只有在中段实施拦截。美国的相关系统包括陆基中段拦截弹和反导型“宙斯盾”系统配备的“标准-2”系列拦截弹,前者可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而后者目前尚只能拦截中程及以下的弹道导弹。从此次公布的导弹外形看,中国的陆基反导系统体积与美国的陆基中段拦截弹相当。

二、新一代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成功研制

长征五号火箭:中国新一代最大型号的运载火箭,起飞重量86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轨道运载能力14吨,它使用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因而也被亲切地称为“冰箭”。长征五号 2016年9月将首飞,首飞成功中国将继美、俄之后跻身世界主流火箭阵营。有了这个型号的火箭,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质的飞跃,中国将拥有更强的构建国际空间站、探测宇宙的能力。

长征七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是一款中型运载火箭,未来将担负中国航天的主要运输任务。它采用 “两级半”构型,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已于2016年6月25日成功进行了发射。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我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三、“实践10号”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并回收

2016年4月6日1时38分,中国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并于2016年4月18日成功返回。实践十号卫星是中科院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卫星之一,是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高效、开放、综合性的空间实验平台。所谓实践,就是探索包括航天、能源、农业、健康等领域进行太空实践,结合航天器放火等关键技术的需求,促进地面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高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说白了,这种玩意,是有钱才能玩得起,国家强大才能玩得起,这就是为什么高科技领域越发达的国家会越发达,越先进的国家会越先进的原因。

四、运20大型运输机成功交付部队

运20“鲲鹏”大型运输机,其运载能力将超过俄罗斯的伊尔76。有了这家大型运输机,中国军事投送能力将会大幅提升,军事影响力将会大幅向外拓展。同时,在运20平台上还可以形成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等大飞机体系,对我军的战力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高分”卫星另敌无处遁形

2016年6月13日,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正式投入使用。“高分四号”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什么叫地球同步轨道呢?就是在天空某个位置固定着不动了,和地球的轨道完全同步,其意义在于可在高空长时间“盯着”很大一片区域(譬如中国南海)。

高分四号运行在距地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与此前发射的运行于低轨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组成星座,具备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这样的体系,相当于给东风21D、东风26等导弹快递装了“天眼导航系统”。

六、歼20隐身战机将服役。

在2011年1月11日J20首飞时,震惊的相信不止来访的美国防长盖茨,而是整个世界。相信除了极少数的知情人,全世界都不敢相信中国的四代机竟然首飞了!而且,看起来是那么的先进。如今,世界上正在服役的隐形歼击机只有美国的F22和F35,根据现在的进程,中国的J20将是第三款服役的隐形歼击机,也是拥有隐形歼击机的第二个国家。2016 年底,J20将有望交付部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研制并装备隐身战机的国家。

七、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将开通。

量子通信的发展必然将改变未来互联网的生态,量子技术在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应用,将会改变世界计算机和互联网游戏规则。而我国在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领域都世界领先。


2016年8月,我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完成1554公里主干线光缆勘查和改造,将进行二期现场实施建设......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团队担纲的两大量子项目也将于2016年建设完成。

八、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将投入使用。

以前,在天文、太空等研究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因为我们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整体都落后。以后就不同了,2016年,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将投入使用,它就是中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望远镜)。

FAST是建在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望远镜,它是根据当地特殊的地形条件,利用一个锅型的洼地建立,望远镜的口径达500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是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的2.25倍,与号称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FAST建成后,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协同创新 | 产学研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中国武器 | 电磁炮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装备采办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轰炸机 | 预警机 | 战斗机 | 运输机 | 六代机 | 能源 | 电池 | 云计算 | 大学排名 | 博士 | 导师 | 凯文凯利 | 钱学森 | 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马斯克 | 纳米 | 基金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无人机 | 俄罗斯 | 日本 | 英国 | 印度 | 以色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谷歌 | 工业4.0 | 颠覆性技术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硅谷 | 石墨烯 | 北斗 | 通信 | 智能制造 |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激光 | 智库 | 商业航天 | 量子 | 基因 | 基因编辑 | 未来战争 | 网络空间战 | 网络武器 | 成果转化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MIT技术评论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